《施政報告》提出的「北部都會區」(下簡稱「北都」)規劃,給市民很大的憧憬,但20年的規劃建設期,又讓人感到不踏實。特首林鄭月娥昨日(25日)出席一個論壇時稱,若15年能做好「北都」,她會感到非常安慰,強調「欲速則不達」,呼籲市民要有耐心。「北都」承載着香港市民對未來的期望,20年的建設期確實太久,未能符合市民的期望。當今世界,發展迅速,尤其是內地在建造業上展現的「中國速度」,證實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發展北都,5年見到成就,10年出現大變化,並非不可能,特首與其用「欲速則不達」消磨市民的希望,倒不如想想怎樣才能提速滿足市民的願望。
特首在論壇中強調,「北都」是她與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二人「黑箱作業」做出來,談的是20年的發展規劃。她又稱,土地開拓、房屋等,都不是一個5年的光景可以完成。意思就是用20年作為目標,規劃「北都」是合理的。
今年的《施政報告》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,是如何回應社會由亂入治之後,得以迅速走入正軌,能夠解決一系列積累下來的經濟民生的問題,特區政府不能總是以「畫餅充飢」或「望梅止渴」的方式,紓緩民怨,必須要拿出可以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,讓市民能夠切實感受到新時代帶給市民的實實在在的好處。否則,就會令市民失去耐性,社會有再度陷入不穩定的可能。
今年的《施政報告》就解決一些逼切的問題,缺乏實際的措施,較受人注目的是「北都」規劃。但當「北都」重新點燃起市民心中的期望之時,需時20年的預期,又如一盆冷水,讓這一點期望再次變為失望。如果失望一個接一個地來,恐怕怨氣就由此而生。
諾大的一個「北都」,完全可以分階段分期建設,以現在的建造技術,想要在5年,甚至更短的時間,初見成效,也不是甚麼困難的事情。昨日開展的「時代精神耀香江」之大國建造系列活動,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列舉了一些實例,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工期為4年、武漢高鐵站為3年3個月、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為6年、國家游泳中心(水立方)為4年、北京環球影城主題樂園為5年10個月。「北都」難道不能用3至5年,完成一些大的項目,取得一些成就嗎?假如香港特區沒有這個能力,難道不可以引進內地的技術甚至建造工程隊嗎?
改善居住條件是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期望,香港現時人均居住面積為161平方呎,約等於14.96平方米。而按肖緒文所提供的數字,內地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由1978年的6.7平方米及8.1平方米,增加至2019年的39.8及49.8平方米。特首及特區政府能否也設下一個5年的目標,讓香港的人均居主面積,能大幅度地提高呢?
技術官僚只會不斷地將困難擺在市民的面前,消除市民對未來的期望,而政治家則會讓市民不斷地看到希望,從而凝聚起民意,一同克服困難,實現市民的願望。林鄭要告訴市民的並非「欲速則不達」,而是應該如何去做,才能盡早地讓市民實現願望,這樣才能鼓起幹勁,振奮士氣,才能成為真正受市民支持擁戴的特區之首。
文:文武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